当前位置: 首页>政民互动>在线访谈

沙湾区:工农深度融合 探索“一产+二产”循环发展模式

信息来源: 沙湾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3-02-16 浏览量:
【字体:  】
分享到:

2月14日,在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沙湾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会议结束后,沙湾区委书记徐岳泉接受了四川发布记者专访,他表示,这份荣誉对于以钒钛钢和不锈钢为主打产业的传统工业区而言,分量无疑是沉甸甸的,也具备着特殊的意义。

工农深度融合

特殊意义体现在何处?徐岳泉介绍,作为传统工业区,沙湾拥有沙湾经济开发区(省级经开区)和两家“龙头企业”(德胜钒钛公司和罡宸不锈钢公司),钒钛钢和不锈钢“两块钢”是沙湾区的两大支柱工业产业。当下,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成为沙湾区发展绕不开的命题。

徐岳泉告诉记者,目前沙湾区围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工农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以新型工业化助力农业现代化,通过探索“低碳循环”向工业要能、“精细管理”向科技要效的“一产+二产”循环发展模式,助力打造工农循环产业园区。

工农深度融合2

“比如通过利用中建材等经开区企业的废气、余热等,为正在建设的智慧农业产业园提供能源,实现高效能、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工农发展新模式;通过实施‘绿色循环经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将废弃的小麦、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秸秆制作成生物质燃料,供德胜钒钛公司用于炉渣除湿,促进企业节能降碳,形成秸秆产业良性循环。”徐岳泉透露,接下来沙湾区将投资3000万元建成智慧农业产业园三期,与经开区企业达成低碳农业合作,可解决250亩大棚升温需求,每年可节约费用300万元;德胜钒钛公司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建成后,可消纳处理全区80%农作物秸秆(4万吨),既解决了秸秆难以处理的问题,又让农民增收。

据了解,近年来,沙湾区聚焦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大政方针政策,进一步从“石头缝里抓产业”。“沙湾区耕地多沿大渡河两岸布局,但两岸土地土壤耕作层薄、砂石多、肥力差、收成低,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徐岳泉介绍,为深度破解这一难题,去年以来,沙湾区以撂荒地整治为契机,采取“群众积极参与、社会资本投入、国有企业兜底”的模式,通过“去石覆土”加大对此类河滩地的治理力度,将原有耕地质量等级7.05提升至沙湾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4.1左右,实现了低效地向高效地的转变。

工农深度融合3

“以嘉农镇的4000亩人工河滩地为例,我们采取‘集中流转、去石覆土’的方式,高效完成了1800亩的土地治理工作,种上了小麦、油菜、蔬菜等粮蔬作物,让荒滩地变成‘聚宝盆’。”徐岳泉说。

据悉,沙湾区正在规划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按照“规模化、宜机化、标准化、循环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模式,坚持“品种、品质、品牌”统筹发力,全力推动沙湾区中药材、粮食、蔬菜三大园区产业集聚成势、提质发展。此外,沙湾区将同步出台保障粮食安全十条措施和耕地保护二十条措施,适当提高种粮补贴,通过“园区引领、政策助力、科技赋能”,让农民的种粮收益稳中有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好“工业城市抓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下一条: